-

雀替

2021-03-31

    雀替是一种特别的中国建筑,是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,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。在古代,人们把它用在柱间的挂落下,或为纯装饰性构件。在一定程度上,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或减少梁枋间的跨距。在宋代称"角替",清代称为"雀替",又称为"插角"或"托木"。

    在明代雀替被广为应用,并且在构图上得到不断的发展,至清时即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构件。轮廓曲线优美,再加上油漆雕刻装,为结构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。明清以来,雀替的雕刻装饰效果日渐突出,有龙、凤、仙鹤、花鸟、花篮、金蟾等各种形式,雕法则有圆雕、浮雕、透雕。无不体现古人精巧的手艺。

在中华建筑中,所有雀替都油漆或雕刻得很华丽。本就灵气十足的雕刻建筑又被进一步赋予了色彩,在千百年来没有灯光照亮的历史里,它散发着独特的光芒,照亮着那一代代朴实无华的日子。

关于雀替的由来,民间有很多的传说,相传在北魏年间,国家战乱,烽烟四起,有一位孤独无依的老妇人,其丈夫早已战死疆场,儿子也去替父出征,只剩她一人独居,每天只有与雀儿为伴。一天夜里,大雨倾至,破旧的房屋受到大雨冲刷,檐梁变得摇摇欲坠,而此时妇人已早早睡去,与妇人相伴的雀儿见状,立马飞到枋与柱间,化作一只木鸟支撑住整座房屋。雀儿化身为房屋的一角,雀替的名字由此而来。

雕刻的细节更会使人忘记建筑本来的作用,它的功能成为了隐藏的优点,反而是千百年来的文化艺术传承,赋予了这个建筑更加深刻的意义。

分享